1
王龙;张芹芹;温小燕;;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工艺的比较研究[J];山东建筑大学学报;2009年03期
2
李海青;朱章玉;李道棠;;混凝法处理搪瓷废水工艺研究[J];上海环境科学;1993年03期
3
余松;夏四清;赵建夫;;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——加药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[J];环境污染与防治;2006年01期
4
余志;范跃华;;水处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[J];浙江化工;2006年03期
5
郑兴灿,张悦,陈立;化学—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[J];中国给水排水;2000年07期
6
张顺利,李亚峰;化学絮凝氧化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[J];黄金学报;2001年03期
7
欧孝夺,曹净,周东,黄绍铿;广西平果铝尾矿泥浆化学絮凝处理试验研究[J];岩土工程学报;2003年02期
8
吴志平,夏四清,杨殿海,高廷耀;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[J];重庆环境科学;2003年07期
9
周玉松;任福民;许兆义;夏四清;;两种絮凝工艺去除污水中金属元素的对比试验[J];给水排水;2006年04期
10
王小佳;李继香;夏四清;;化学絮凝预处理对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影响[J];中国给水排水;2010年03期
11
羊寿生;;城镇污水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经验小结[J];给水排水;2007年07期
12
陈顺玉;林日庆;郑华;;混凝法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试验研究[J];环境卫生工程;2008年02期
13
李翠;刘慧;;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去杂工艺条件研究[J];环境工程;2010年04期
14
赵义;张振伟;;射流絮凝生物接触催化氧化处理流程的研究[J];太原理工大学学报;1992年02期
15
刘东,江丁酉,张林;用化学絮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[J];环境卫生工程;2000年02期
16
王会;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方法的研究[J];环境保护科学;2005年02期
17
张万明;陈开陆;黄娟;黄郑;王福兴;杨宗林;兰定国;;马铃薯深加工工艺废液化学絮凝研究[J];光谱实验室;2009年06期
18
王耀林;磷精矿的化学絮凝脱水[J];化工矿物与加工;1990年02期
19
韩怀芬,徐立新,张诚,钱俊青,马建中;南溪制革污水治理工艺设计[J];中国皮革;1997年01期
20
吴志平,夏四清,杨殿海;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水质修复试验研究[J];环境工程;2003年06期
1
刘秉钺;何洁;;化学絮凝-过滤吸附用于再生纤维制浆的废水处理[A];全国造纸行业节约用水与污水治理研讨会论文集[C];2004年
2
;过滤吸附法污水深处理技术[A];2009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[C];2009年
3
谢慧芳;李鑫;李忠正;;化学絮凝沉降-生物处理工艺在石灰法草浆废水治理中的应用[A];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[C];1999年
4
蒋惟光;;强化一级化学絮凝及加气浮上工艺[A];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(设备)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(续集)[C];2003年
5
张宝刚;由世俊;刘鸣;;复合式厨房油烟净化设备中过滤段的实验研究[A];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[C];2006年
6
李英全;沈长柱;杨红;王承源;;深钻井泥浆固控化学絮凝法的探讨[A];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(上册)[C];2004年
7
方景礼;;高、低浓度COD废水处理新技术[A];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[C];2009年
8
窦冠显;覃小红;;抗水解PVA纳米纤维毡的制备研究[A];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[C];2010年
9
程安康;;印染污水新型生化物化法处理的应用[A];2003“中大洁润丝杯”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[C];2003年
10
刘康怀;王燕舞;刘玉堂;;木薯淀粉生产废水潜在资源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[A];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(中卷)[C];2006年
1
谢澄;生物流化床处理含氯漂白废水之研究[D];华南理工大学;2002年
1
张莹;四川砖茶加工的降氟材料筛选及评价[D];四川农业大学;2008年
2
由培远;焦化生化外排水中COD的电化学深度处理研究[D];华中科技大学;2011年
3
张宝茸;淀粉废水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应用研究[D];兰州大学;2010年
4
何问实;丝绸厂汰头废水处理试验研究[D];重庆大学;2007年
5
郭向利;改性粘土矿物制备印染废水脱色陶粒及机理研究[D];四川大学;2007年
6
刘金芝;氧化—絮凝—吸附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数据解析[D];山东师范大学;2011年
7
姜立安;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选择[D];天津大学;2005年
8
马祥林;马铃薯蛋白液中蛋白的提取与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[D];兰州大学;2010年
9
王银川;CEPT工艺混凝剂投加量模型及污泥特性研究[D];武汉理工大学;2005年
10
孙国胜;吸附—氧化技术处理轻度污染水体的工艺研究[D];广东工业大学;2003年
1
鲁永勤 索玉祥;企业眼中的“废水”[N];中国环境报;2004年
2
记者 时玉田;我市废水废物成资源[N];莱芜日报;2006年
3
万京华 胡涛;泰山纸业:污水处理“捡”出千万元[N];莱芜日报;2005年
4
通讯员 李德新 记者 何满怀;我省农业科技专家着手将太湖蓝藻“变废为宝”[N];江苏科技报;2007年
5
本报记者 李建国;保护环境 面向未来[N];北京科技报;2000年
6
周立权;两省三地首次演练松花江污染应急[N];中国化工报;2007年
7
隋国生;减少汽车排放污染的四招[N];中国交通报;2001年
8
鲁光;勇于创新 不断前进[N];中国包装报;2004年
9
滕康君;质量是硬道理[N];中国质量报;2001年
10
李秋萍 费莉;富阳造纸业推广微浮选净水技术[N];浙江日报;2010年